南宁师范大学 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 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厚德博学 精业创新
 
 

岩石

2023年10月10日 浏览量: 来源: 学院 作者: 学院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岩石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地壳变化历史的记录体,是探讨地壳发育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客观依据。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常见的花岗岩就属于岩浆岩;沉积岩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过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砂岩则属于沉积岩;地质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先成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使岩石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如大理石就属于变质岩。

花岗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长石、黑云母等矿物构成的岩浆岩,由花岗岩构成的山脉,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如黄山、华山、三清山等。广西也有一些著名的花岗岩山体,如猫儿山、桂平西山、大容山等。由于花岗岩的特性,这些山体要么陡峭,要么浑圆。

花岗岩出露地表后,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冰蚀作用、风蚀作用、重力崩落作用等常沿着节理进行,从而使坚硬的花岗岩发育成形态各异、又极具特色的景观。在花岗岩山体上,常见如同人工堆砌般、磨圆度极好的石蛋,呈点群状分布在花岗岩山峰顶、山坡顶或散布在坡面上,形态、大小不一。石蛋是花岗岩经由风化剥蚀作用后形成的一种球状风化产物。石蛋发育的地方,往往成为一道奇妙横生的景观,如浦北县五皇山石蛋群、钦州那丽镇那雾山等。

花岗岩岩体中常存在丰富的节理。常见的花岗岩节理有直立的、水平的和斜列的。花岗岩垂直节理,常被称作试剑石。受风化剥蚀、流水冰冻和重力崩塌作用,垂直节理常可形成一线天的景观。

砂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构成的沉积岩,由砂岩发育形成的地貌称为砂岩地貌。因砂岩的矿物成分、硬度和胶结程度的不同,发育的地貌也不相同。

在我国,砂岩峰林地貌最典型的当数张家界,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是一种由石英砂岩构成的峰林景观,呈现奇峰异石、深峡危崖的地貌特征。

广西的砂岩峰林地貌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以大瑶山的莲花山、圣堂山一带的古生界泥盆系莲花山组坚硬的砂岩地貌最为典型。莲花山素有“石林仙都”之美称。与张家界峰林地貌比较,大瑶山峰林成岩时代更古老、分布面积较小,峰体数量、规模不如张家界大,完美程度稍差。

丹霞地貌国际上统称为红层地貌,是红色砂岩经过长时期的流水侵蚀与一定程度的溶蚀作用产生的结果。丹霞地貌景观在我国的风景地貌和山水景观中,独具一格,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的形成是因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等,在干热和干湿交替气候条件下,经地壳抬升运动和流水的侵蚀、溶蚀以及风化剥落、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丹崖峭壁、石峰林立等特殊地貌类型。

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 念便被沿用下来。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福建泰宁、武夷山,甘肃张掖,湖南崀山,云南丽江老君山,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青海坎布拉,广东仁化丹霞山,四川江油的窦圌山、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重庆綦江的老瀛山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由于红色砂页岩有较好的完整性,易于雕塑,故大量的石窟、石刻创作于红色砂页岩分布地区,如乐山大佛、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20108月,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组成的丹霞地貌组合以"中国丹霞"名称共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并获批。

八角寨又名云台山,位于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大坨村和湖南新宁县崀山镇的崀山景区交接处(八角寨一边属资源县,一边属新宁县,因此名称上有新宁八角寨和资源八角寨),地处五岭山脉里最长者越城岭山脉腹地区域的西北侧余脉(以崀山为代表的广义崀山即大崀山)。因山巅有8个小山脊似八角向外伸出而得名。山体是由紫红色砂岩或砂砾岩构成,大部分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经风化剥蚀及流水侵蚀而成丹霞地貌。

容县都峤山又称南山、萧韶山,位于玉林市容县石寨镇。东西长10千米,南北宽约5千米,方圆37平方千米。都桥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既有顶平、坡陡、麓缓的特点,也有丹霞崖壁、丹霞方山、丹霞峰丛、丹霞孤峰、丹霞谷、丹霞洞穴等地貌景观类型,类似于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及江西龙虎山等。都桥山山体由第三系邕宁群紫红色块状砾岩及含砾砂岩组成。

桂平白石山位于桂平市麻垌乡白石村附近,由白垩系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

铜石岭是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叠置的双重地貌类型,上部是紫红色碎屑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底部是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貌。地面以下的石芽溶沟、较大型的溶洞、钟乳石等喀斯特地貌,与上层丹霞地貌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景观,十分罕见。

宴石山是广西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顿谷镇,南流江畔石弓湾渡口。

四川剑门关丹霞地貌: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末期,海水退出四川全境,龙门山以西隆起成山,山脉遭受剥蚀产生的大量泥砂和砾石,被河流搬运到龙门山以东的广袤盆地中堆积下来。由于气候湿热,沉积物因铁质氧化而成红色色调,并进而形成现今广布于四川盆地的红色岩层。剑门关因为紧邻盆地西缘的古龙门山出山口,堆积了许多粗大的砾石,剑门关的绝壁陡崖几乎全由这些巨厚砾石层构成,它包括侏罗系的莲花口组和白垩系的剑门关组两大套砾岩,形成由西北而东南的两列山岭,并因此区别于我国东南边以白垩系为主的单线地貌,成为剑门丹霞的一大特点。

喀斯特地貌:凡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作用就叫喀斯特作用(又叫岩溶作用,它包括化学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械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坍陷和堆积等)。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

峰林——峰林是成群或分散的石灰岩山峰:贵州省兴义万峰林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在三百六十多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来到过万峰林,他还发出这样的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徐霞客再次来到兴义,在游记中写道:"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图片来自网络)

峰丛——成簇相连或同一基座而峰顶分散的石灰岩山峰: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是发育较为典型的高峰丛深洼地地区。在地质公园范围内,有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山峰5000多座,千姿百态的深洼地1300多个。

落水洞——地表水流入地下河的主要通道:落水洞其宽度比深度小得多,很少超过10m,由流水沿裂隙溶蚀、侵蚀而成。

    天下第一弄——甘房弄:被誉为“天下第一弄”的甘房弄洼地深度达530米,洼地面积约2.35平方千米,呈现“口大底小”的特征。


喀斯特盆地是大型的喀斯特洼地,又称坡立谷:喀斯特盆地多分布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如向斜、断陷及可溶性和非可溶性岩层接触地带,经流水长期溶蚀、侵蚀而成。

喀斯特漏斗是一种蝶形或倒锥形洼地,宽数十米,深数米至十余米,底部有垂直裂隙或落水洞与地下河相通。

溶沟和沟间凸起(石芽):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称为沟间凸起。


天生桥:天生桥为喀斯特天然石拱桥,又称天然桥或仙人桥,在地下水侵蚀、重力坍塌等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所谓地头水柜,即在山脚下,以砂石、水泥建造容量在数十、数百立方米甚至上千立方米的蓄水池,将雨水和坡面汇水引入池中,以便需要时利用。

广西贺州石林是我国惟一的由大理岩构成的石林。质纯色白的大理岩习称“汉白玉”,因此贺州石林又被称为“玉石林”。贺州石林位于广西贺州市以北约18千米姑婆山南麓的新路圩附近,正好处在姑婆山花岗岩与古生代沉积岩的外接触带内。经研究对比,已得知其原岩为中、上泥盆统的多种灰岩,由于后来花岗岩侵入受热变质而成为大理岩。

地苏地下河与天窗群:地苏地下河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中西部,东经107°40′108°07′,北纬23°45′24°12′,是红水河的一级支流,得名于地苏镇,发源于东庙谷地,流径七百弄、保安、东庙、地苏、三弄等五个乡,在地苏乡青水村注入红水河。地苏地下河系由主流和12条主要支流组成,主流长57.2km,支流合计长183.9km,干支流总长度241.1km,为全国最长的地下河,汇水面积1004平方千米。主流自北西向东南流动,受地质构造的制约,支流大部分发育在干流的西侧。地下河系中游河道一般宽数10米,高10余米至数10米,上游河道一般宽数米至2030米,高10余米至数十米。地下河埋藏深度,中、下游较浅,一般在谷底地面以下3050米,上游较深,埋深近百米或更深。

地苏地下河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其天窗群,在地苏地下河241.1千米的河道上,发育着由300多个天窗组成的“都安天窗群”,是目前国内外分布密度最大,堪称“世界第一的地下河天窗群”。而更为突出的有巴丁天窗群、九楞天窗、吞榜天窗、南江天窗群、青水河边天窗群等。

天坑:是一种大型的喀斯特漏斗、竖井或地下河天窗,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连续沉积厚度及其含水层包气带厚度均特别巨大(地下水位深埋)的可溶性岩层(以碳酸盐岩为主)中,从地下通向地面,平面宽度与深度从大于一百米至几百米以上,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就是溶洞,即洞穴,是由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的地下空间。洞穴景观千姿百态,类型多样,不仅有顶天立地的石柱,有规模宏伟的石瀑布、石幔,还有广泛发育的石笋群(或石笋林)、石钟乳、石盾等特色景观。

石笋、石钟乳、石柱:石笋,是由喀斯特溶洞内含有饱和碳酸氢钙的水流从洞顶持续滴落至洞底,溢出二氧化碳,析出碳酸钙沉淀物,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后,该处碳酸钙的沉淀物逐渐向上发展,最终形成了锥状或柱状的白色沉淀物,由于形似竹笋,便被形象地称之为石笋。石钟乳又称钟乳石,与石笋的发育过程相同,只是生长的方向相反。

石钟乳

石花

鹅管

石埂与石田:

洞穴里的缓缓细流,遇到阻挡时,水流速度变慢,溶解于水中的碳酸氢钙就可能会析出,在阻挡物周围形成碳酸钙沉淀,进而形成石埂与石田、莲花池等景观。

钙化堆积地貌:碳酸盐岩石地区,含有丰富碳酸钙的地表水和从地下溢出的地下水,当水分蒸发,碳酸钙便沉积成多孔沉积物,称为钙化(石灰华)。钙化在地表堆积成钙化坝、钙化滩、钙化瀑布和钙化池等地貌。黄龙钙化堆积地貌是高山喀斯特类型,是世界钙化堆积地貌最典型的地区,1992年12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一个褶曲,如果发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如果组成褶皱的多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核心为较老的岩层向两侧依次渐新的褶皱称背斜,核心为较新的岩层并向两侧依次渐老的褶皱称为向斜。





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新宁路508号 邮编:530100   
备案号:桂ICP备05000947号  联系电话:0771-62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