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莫昊霖同学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SCI收录,影响因子1.6,JCRQ2,中科院二区)上发表了题目为《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Paranemachilus(Cypriniformes: 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 China》的研究论文(doi: 10.3897/zse.100.129520.)。该论文是在该院杨剑研究员和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丽娜副教授共同指导下完成的。这是继该院本科生钟佳宏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于2024年9月发表SCI论文以来的第2篇以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同一SCI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图1发表论文首页
论文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证实并命名了两个异条鳅鱼类新种。异条鳅属隶属于鲤形目,条鳅科,颊鳞异条鳅Paranemachilus genilepisZhu, 1983为模式种。长期以来,异条鳅属都是以颊部有鳞为该属的重要特征。2013年,异条鳅属鱼类第2个物种平果异条鳅P.pingguoensisGan, 2013被命名,但该种颊部无鳞。至此,异条鳅属没有更多的物种被发现和命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传统形态分类研究中,一些物种被重新修订后归为异条鳅属鱼类。2021年,靖西云南鳅Yunnanilus jinxiensisZhu, Du, Chen&Yang, 2009归入异条鳅属。2023年,间条鳅属模式种郑氏间条鳅Heminoemacheilus zhengbaoshaniZhu&Cao, 1987归入异条鳅属。2023年,异条鳅属第5个物种崇左异条鳅P.chongzuoDu, Xu, Luo & Zhou,2023被命名。经重新修订,异条鳅属鱼类具以下组合特征:前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管状,末端有不发达的须状延伸,其长度短于前鼻孔管深的1/2;侧线不完全,止于胸鳍末端;鳔前室分为左右两侧室,包于骨质囊中;后室前端通过一长的细管和前室相连,游离于腹腔中。
莫昊霖同学出于对洞穴生物的兴趣,自2015年开始探索广西各地的洞穴生物,积累了较多的洞穴鱼类分布区域、数量等资料。通过对2017年采自广西柳州的一种洞穴鱼标本,以及于2023年6月采自广西武鸣的另一种洞穴鱼标本鉴定,他发现它们均属于异条鳅属鱼类物种。通过与本属其他物种的形态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对比,证实这两种洞穴鱼类为异条鳅属中的两个新物种,将其分别命名为柳氏异条鳅Paranemachilus liui和骆越异条鳅Paranemachilus luegvetensis。
图2柳氏异条鳅标本与活体照
图3骆越异条鳅标本与活体照
图4柳氏异条鳅和骆越异条鳅的系统发育地位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串钱村农湖屯田间的一处地下河出水口为骆越异条鳅的模式产地,因模式产地武鸣是骆越文化的起源中心,故以“骆越”作为该物种的中文名,并将骆越的壮文luegvet作为种名。骆越异条鳅在胸鳍分枝鳍条数目、肛前距与体长的比例、前鳃-下颌管孔数目、体高与头长的比例等方面与异条鳅属的其他物种相区别。
图5骆越异条鳅模式产地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游山村附近的一处名为“可怨洞”的洞穴为柳氏异条鳅的模式产地。该种以“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姓氏来命名,以其纪念他对柳州历史文化做出的贡献。柳氏异条鳅在胸鳍分枝鳍条数目、眶上孔数目、前鳃-下颌管孔数目、吻长与头长的比例、肛前距与体长的比例等方面与异条鳅属的其他物种区别开来。骆越异条鳅和柳氏异条鳅的发现使异条鳅属物种增加至7种。
图6柳氏异条鳅模式产地
本研究得到珠江流域渔业资源与栖息地调查专项(桂南独立入海河流渔业资源与栖息地调查)、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GXNSFAA035563)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427060300203)项目资助。
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厚理论、重实践、辅创新”。本科生在科研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体现了该院对学生科研意愿的支持,展示了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表明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进步的有力见证。
相关论文链接:
钟佳宏论文https://zse.pensoft.net/article/125866/
莫昊霖论文https://zse.pensoft.net/article/12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