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在武鸣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办2025年“学术启航,领路前行”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本次特邀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生物学科教研员,广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宁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曾哲老师开展讲座,曾哲老师长期致力于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和初中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提出“一标三优四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初高中一体化培养途径等教学成果,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此次应邀到来,主要以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为师生分享成长故事与职业感悟。本次活动由何英姿院长主持,党委书记韦东林、研究生班主任莫莉萍、硕士生导师张鹏飞等教师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参会人员还有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生物科学专业全体本科生。
在报告中,曾哲老师以“从教研视角谈教育智慧的生成”为主题,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向2025级新生传递核心感悟:“教育需要爱与智慧。” 她指出,教育需要爱与智慧。教师应怀着仁爱之心,在不断地学习本领中实践创新,在不断地自我成长中成就学生。针对教育行业的共性需求,曾老师提到 “跨学科” 趋势下,无论教授何种学科,教师的核心共性在于具备教育智慧。
提及教研实践,曾老师介绍,2019年高中新课标发布后,为迎接新高考挑战,她与教研团队率先探索,提出中学生物学 “教-学-评” 一体化实践研究思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她从教研视角深入剖析教育智慧的内涵,强调教育智慧的生成需经历经验积累、反复重构、实践验证与智慧外化的完整过程,为新生理解教育本质提供了深层视角。
实验教学创新上,她明确核心体现为实验装置创新、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验数据,强调需坚守科学性原则,鼓励新生未来从教后将理论融入实践,提升实验教学实效与创新性。讲座尾声,她展示鲲鹏进化链图片,为同学们送上“鹏程万里”的祝福。
在互动答疑环节,重点关注 “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生物老师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 两大问题。针对职业规划,曾哲老师建议,生物教师需不断深耕教学实践,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结合自身目标与教育理念制定清晰规划,始终秉持教育家精神,在实践中稳步成长。关于核心素养,她再次呼应开篇观点,强调 “教育需要爱与智慧”,教师需心怀仁爱,在持续学习与实践创新中实现自我提升,进而成就学生,唯有将爱与智慧置于实践中检验,才能真正体会教育的魅力。
讲座尾声韦东林书记作总结致辞,首先代表与会师生再次感谢曾哲老师到来,称赞其演讲兼具前沿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为新生开拓视野、提供成长思路。随后,韦书记向新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珍惜学习成长机会,主动抓机遇提升自我;二是拓宽求助渠道,遇问题可向校内老师、校外专家请教;三是将曾哲老师分享的教育理论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自身做好人生规划,描绘精彩人生。
这场讲座意义非凡。曾哲老师作为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带来的前沿教研成果与实践经验,能拓展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助力其把握教育研究前沿动态,为论文选题和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其分享的系统研究方法与职业成长路径,可提升学术研究能力,还能帮助同学们明确未来职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此次讲座在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师生的热烈参与下圆满落幕,获得了与会师生的广泛赞誉。同时,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也将继续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让更多前沿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走进校园,助力师生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成长,共赴教育理想新征程!





